“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典出《管子》一书。管子即春秋时期齐国的改革家管仲,但这本书并不只是反映了管仲的思想,而是融汇了早期中国各家各派的观点,其中尤重治国之道。“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表现出的结果,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家,百姓总是富裕,一个局面混乱的国家,百姓总是贫穷,要达到“治国常富”,就必须懂得治国之道,按照这本书的观点,首先就要懂得富民之道。“民富则安乡重家”,社会秩序就能井井有条,才能表现出治世景象。
春秋时代是各国相互竞争的时代,在激烈的竞争中涌现出了“春秋五霸”,具体的说法虽有不同,但齐桓公却在各种说法之列。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正是管仲。当时齐国经济繁荣,都城临淄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管仲制定的改革措施中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但也不忘持续夯实农业这个根本。在中国社会中,农业关乎着百姓的生存,也关乎着国家的安全。丢掉粮食安全这个命根子,后果不堪想象。春秋时代的鲁国和梁国就吃了不重视农业的亏,因为见到生产一种高级的绸缎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百姓都丢下锄头不去耕地,转而生产高级的绸缎,这样不仅造成经济单一化,而且将国家暴露在粮食短缺的危险下,待到粮食真的短缺时,鲁国和梁国的国君赶忙要求百姓重操农业,但为时已晚,农业生产有自己的节律,一步都耽误不起。
没有安全,没有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就失去了发展的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实现了民族独立的中国人民,浑身都是干劲,要将自己的国家建设起来,但是不安定的外部环境却无法让中国人民安心建设自己的国家。1950年6月,美国政府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战火烧到了中国家门口。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这是一场交战双方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一道,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场立国之战再度展现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的伟大精神,也为新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和平的外部环境。
做出这样的决策并不容易,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需要对世界局势的清醒把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局势进行了科学判断,着力营造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促成中国得到划时代的大发展,中国的GDP逐渐攀升到全球第二,在2020年更是突破了100万亿大关,全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中国的人均GDP在2021年突破8万元,超过世界人均GDP的水平。这生动说明了“治国常富”的道理。
中国文化讲求“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注重以和平之道处理与各国的关系。唯有和平,才能使各国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唯有安全,才能集中精力发展,普惠天下苍生。历史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外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沟通的网络,丝路沿线的商人带领驼队跨山越水来到中国,将远方的货物带来,将中国的货物带回。陆上丝绸之路在汉唐两代尤其辉煌,而探究其辉煌背后的原因,正与汉唐两代用心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有关。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既是对传统文化协和万邦理念的继承,更是一种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为基础,把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提出的重大理念。这一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成为各方共识。比如4月26日—27日,由中国科学院发起,南非科学院、巴西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共同参与主办的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就提出共同积累数字化发展的“宝藏”,共同搭建金砖国家交往交流的“桥梁”,共同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这成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只有摈弃冷战思维,放弃零和博弈,才能使世界和平免遭破坏,给世界以发展的动力。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劈波斩浪,共享美好阳光。(陈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