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7 06:30
陕西延安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传承红色基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 自陕西延安报道
近期,陕西延安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来自各地的参观者走进宝塔山、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学习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图为游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陕西省延安市委党校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中央党务委员会旧址参观学习,实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 陕西省延安市纪委监委供图(刘德博 摄)
“七一”临近,革命圣地陕西延安的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大批游客跟随讲解员深入了解中共中央在陕北和延安度过的13年峥嵘岁月;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居住过的窑洞前,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在中央党务委员会旧址,一批批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党的纪检监察工作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
中央党务委员会旧址迎来参观热潮,展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历程
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沿着毛泽东同志旧居前的道路往前走,拾级而上来到半山坡一处平整地方,三孔典型的陕北窑洞映入眼帘,墙上的红底黄字标牌诉说着这里的历史:中央党务委员会(1938.11-1947.3)。
中央党务委员会在当时履行党的纪律检查职能,担负执行党纪和加强党纪教育的任务。1933年,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及中央苏区省县监察委员会的决议》指出其职责是“维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正确的执行铁的纪律,保证党内思想和行动的一致,监察党章和党决议的实行,检查违反党的总路线的各种不正确的倾向、官僚主义及腐化现象等,并与之作无情的斗争。”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党务委员会。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央党务委员会于1938年11月移驻到杨家岭。
“左侧第一孔窑洞是复原陈列,我们根据历史,复原了中央党务委员会当时的工作场景,另外两孔窑洞用作辅助陈列,系统展示延安时期中央党务委员会正风肃纪反腐的相关内容。从外观就可以看出这三孔窑洞相对较小,能够从侧面看出当年办公条件的简陋,这也是延安时期厉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作风的真实写照。”延安市纪委监委干部张瑜介绍道。
走进第一孔窑洞内:已经开裂的办公桌、简单的靠背椅子、老旧的笔筒和灯台……简单到不能更简单的陈设,无言诉说着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看着桌上的灯台,张瑜介绍说:“当年的‘延安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煤油灯的使用为例,当时有具体要求:学生平均三人一灯,公务员平均四人一灯,煤油则是每灯春冬季七钱,夏秋季四钱。”
在窑洞墙壁上,一幅幅历史照片呈现着早期党的纪律检查机构的发展: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党的六大选举产生中央审查委员会;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党务委员会。
延安时期,党中央始终把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铁的纪律。在另外两孔窑洞中,辅助陈列着重介绍了“延安时期的党务委员会”“正风肃纪反腐”两部分内容,一幅幅照片、一块块展板、一个个案例,生动再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历程。
“通过查阅原始档案等方式,陕西省纪委监委、延安市纪委监委组织专班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央党务委员会历史,完成中央党务委员会旧址保护性修复,发掘整理出关于各级党务委员会的文件规定45个、管党治党规章制度45个、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195个。”延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齐军建介绍,自旧址复原以来,累计已有5.7万余名党员干部学习参观。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用好红色资源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受教育
“从今年2月到现在,平均每周有10批次党员干部来参观学习,最多一周有18批次,参观数量有1.2万余人次。”张瑜是中央党务委员会旧址复原和布展的参与者之一,如今还承担旧址的讲解任务。在她看来,讲好这里的故事就是讲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故事,党员干部在这里能深切感受到我们党始终坚持严明纪律,一以贯之推进自我革命。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旧址、场馆、实物默默重现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参观者身临其境所带来的真实感、体验感、震撼感,是通过文字描述、艺术表达所不能替代的。
“延安时期查处的典型案例让人印象深刻。”延安大学纪检监察干部张军谈到参观感受时说,特别是黄克功、肖玉璧二人被判处死刑,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准有不遵守纪律的特殊人物、特殊组织。不仅如此,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些都体现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在党纪学习教育中身临其境重温这段历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央党务委员会旧址所在的杨家岭,就是著名的“窑洞对”发生地。“窑洞对”的要义,是回答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确保政权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窑洞对”中,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展板的一份份文件,展示了我们党的实践探索。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就是自我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历史与现实相呼应,在这里更能体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的坚定决心与必胜信念。”延安市卫健委党办主任王玮先后4次到中央党务委员会旧址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到,延安时期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我们党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三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使管党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严密有效。”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在中央党务委员会旧址现场,一个特殊的细节引起不少参观者的注意:相比以往展览会将展板固定在墙面上,本次的展板并未与墙面直接接触,而是采用钢架结构离开墙体独立展陈,避免对墙面和地面造成污损。
“以往展览会将展板贴在墙上,长此以往会对墙面造成破坏,不利于旧址文物保护。本次则采取了全新的布展方式,避免这种问题发生,这也是我们优化展陈方式、加强文物保护的尝试。”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侯振龙介绍。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近年来,《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等文件,推动了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从事文物保护相关工作以来,侯振龙见证了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文物保护理念不断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窑洞类旧址的保护为例,以前在雨季我们只能用笨办法,给窑洞盖上塑料布,既破坏了景观,也有一定危险性。现在则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屋面进行特殊处理,目前正在尝试与相关高校开展合作,通过数字化监测等方式开展预防性保护。”侯振龙介绍。
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延安有大量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现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革命类纪念馆19座,馆藏革命文物4367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31件(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6处。
“我们坚持保护第一,完善工作机制,守牢安全底线,革命文物保护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副局长杨秀芬介绍,今年1月初,国家文物局为6家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授牌,延安是全国唯一一处革命文物专题类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近年来,当地持续强化保护管理,通过建立法规保障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整体保护机制、完善文物安保机制等措施,推动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以维护旧址历史风貌为例,先后完成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杨家岭等旧址周边环境提升项目建设。维修保护107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得到有效呈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延安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农业特色产业等相融合,打造以延安城区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带,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开发有机融合,形成了精品旅游线路,5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0亿元。提升小米等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发展“红色+农业”“红色+研学”等模式,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产业优势。